close

法國新浪潮運動電影

 

前言

  19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經濟蕭條與失業、家庭的解組、文化崩潰

年輕的世代開始對自己的社會不滿,並且對未來感到迷惘。英國產生了自由電影運動、美國產生了美國新好萊塢電影、德國產生了德國新電影、日本產生了日本新浪潮電影,這些族群中影響最深遠的勢力是發生在法國。

  1968年,法國發生了學生5月暴動,由楚浮領導,他們佔據了博物館、音樂廳、破壞成人所建立的威權體系。他們要創造一個完全屬於年輕人世代的文藝創作,他們以分眾為目標,電影不再以大眾為目標。

理論觀點

 

法國新浪潮運動的特徵如下:

1.他們推崇法國早期的導演,也推推崇美國的片廠制度中具有藝術成就的導演。

  他們反對法國當時的精緻電影,法國當時的精緻電影都改編自文學作品,在影棚拍攝,非常的假。他們非常贊同電影作者的藝術價值,楚孚最有名的一句話:「沒有作品,只有作者!」

◎他們批評法國舊有的電影與制度,一起推崇幾個被認為已經過時的導演,如Jean Renoir、馬克斯歐弗斯或布列松等人。卻並不覺得欣賞誇大、花俏的好萊塢作品是一種矛盾。

2.他們在影像上的創新

  a.放蕩不羈

    他們學習義大利新寫實主義,一律在街頭拍攝。

    自然實景、光影、手提攝影機。拒絕一切舊法國電影的拍攝方式。

  b.場面調度變化極大

一切以人為畫面的主體與中心,因為使用手提攝影機,所以一直都跟隨著演 員拍攝

c.長鏡頭的大量使用

 ‧場面調度帶動攝影變化,因為攝影機運動大經常用橫移、推軌鏡頭,故採用了手持攝影機,接著是使用長鏡頭。

‧建立了從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學習來的段落鏡頭。

   ‧缺乏剪接

d.影音不需要同步的美學實驗

3.敘事創新

a.在故事情節中塑造幽默感

‧對法國文化、舊電影、傳統的敘事電影的嘲笑

   ‧敘事會突然的中斷,只為了play。例如:高達《法外之徒》中三個主角決定要安靜,高達就把所有的聲音都關掉,楚浮的《Shoot the Piano Player》中有個主角發誓,他要是撒謊他媽就當場死掉,畫面後面立刻接了一個老婦人當場猝死。

   ‧為了致敬,對old  movies

   ‧互聞性:對彼此電影的指射

   ‧自我反射性:在自己的新作品指射自己的過去作品。例如:王家衛使用了相同的女人名字在2部電影當中﹝蘇麗珍出現在2046與花樣年華﹞

3.敘事具有不連貫性

   ‧沒有因果關係,時空錯亂,劇情經常轉調,玩弄觀眾的期待。例如: 高達《跳接Jump Cut

   ‧其鬆散的因果關係接導致片末開放性與不確定的結局。

   ‧有許多許多的偶遇情節

4.人物都缺乏生活與生存的目標

  人物突然出現就消失:無確定性。開放性結局,例如:《斷了氣》主角莫名其妙就死掉了。

 

楚孚

 

‧《400 blows四百擊》是楚孚的自傳式電影,從此後自傳式電影變成作者電影最重要的印記。例如:george lucas 的美國風情畫、侯孝賢的童年往事。

‧在楚孚的電影中都會有情婦出現,楚孚比高達更會處理愛情與性慾

‧楚孚有3部大電影,只要看過這3部大電影,就可以瞭解他了:

   1.4002.pianist3.夏日之戀〈在電影pianist中,使用了上下快速直搖方式,導演學習了美國好萊塢電影又再加以創新。〉

高達

 

‧《斷了氣》高達導演,楚孚編劇。此片是向次文化、流行文化致敬,不斷的使用jump cut,最大特色是顛覆時間的非連續性剪接。不斷的自言自語《woody allen 的很多電影學習此方法》。

‧法國新浪潮電影非常喜歡流行文化,電影裡面常常會出現非常popular的東西,例如:電視、收音機、樂團、流行音樂。

‧高達的影響力比楚孚大,王家衛、蔡明亮都是學習此類型電影

賈克希維特:嘗試將劇情片與紀錄片結合,他將電影定義為象徵符號系統而非敘事過程。                                     參考 電影小史 新浪潮 151

 

**********************************************

‧法國新浪潮電影剪接是依照導演的意念來剪接,所以觀眾會看不懂,他們破壞美國建立的古典剪接方式,但也因為這樣生產了許多原創性高、有價值的影片。

‧法國新浪潮電影最被認為是作者電影,開創了以電影的創作者意念為主的創新型式。例如:電影 羊男的迷宮、東邪西毒、阿飛正傳

‧法國新浪潮電影全部都是劇情片沒有任何的實驗電影,左岸派電影有實驗電影。

‧許多的導演都是學習法國新浪潮電影,法國新浪潮電影影響電影非常深遠。

例如:今春昌平、楊德昌、侯孝賢、王家衛、蔡明亮

‧法國新浪潮電影大部份都是悲劇結尾,美國好萊塢電影則否,美國好萊塢電影大部份都是喜劇結尾。歐洲電影比較像是真正的人生,人生其實是悲劇居多的,法國新浪潮電影影響了世界的電影長達4.50年之久。

 

電影片段分析

 

片名: 阿飛正傳

導演:王家衛

編劇:王家衛

演員:張國榮、劉德華、張學友、張曼玉、劉嘉玲

分析片段:張曼玉在樓下,劉嘉玲在樓上,張國榮要上去幫張曼玉拿他的東西時與劉嘉玲發生衝突,劉嘉玲離去後張曼玉上來。

影像風格

 

攝影

 

廣角鏡頭與手持攝影是王家衛電影的風格,阿飛正傳裡也多使用。

當張國榮與劉嘉玲吵架時,都以手持攝影機直接拍攝主體,隨著人物移動直接跟拍。

劉嘉玲走後張國榮躺在床上,張曼玉出現時將攝影機設在高處,廣角的鏡頭往下拍攝,就好像監視錄影機偷拍他們。片中有許多這種廣角鏡頭。

影片以黑色晦暗為主要基調,光線明暗的掌握是影像風格上最大的成功。

場面調度

 

多室內景與夜景。

以影片角色為攝影中心,攝影機跟著人物移動,所以場面調度變化大。

因為注重的是角色的內心發展,所以多拍攝角色的臉部,常有特寫鏡頭。

攝影機運動

 

不穩的攝影機運動,多手持攝影,少有定點拍攝。

剪接

 

蒙太奇剪接,人物被切割。加入很多零碎鏡頭:劉嘉玲的腳、窗戶。但是角色的對話都沒有什麼剪接,直接用手搖攝影機搖晃過去。

聲音處理

 

使用大量的配樂,幽幽的音樂配合畫面,畫面顯得更有藝術的風格。

敘事形式

 

影片主題

 

旭仔是一個放蕩不羈的青年,道德與倫理規束在影片中是不存在的,LULU才剛離開旭家,旭馬上就與珍發生性關係,這種對於性無所謂、隨便的態度頗有法國新浪潮電影的特質。

影片的主題圍繞在無根的命運、情感疏離、孤獨感、忘記、拒絕以及對被拒絕的恐懼。

劇本寫作

 

許多受新浪潮思潮影響的導演都自編自導,將影片成為抒發自我理念得一個途徑。電影的開始就是主角的獨白,“一九六0年 四月十六日 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跟我在一起。我會記得這一分鐘。這是一個事實,我們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 闡明了時間和記憶之間的矛盾:記憶企圖挽留時間,但時間的本質是不可挽留的。                            引自 網站 人民網《時間的灰燼》

 

王家衛也沒有要將旭仔的行為找出原因或解釋,這就是人的劣根性與缺陷,旭仔就過他想過的生活,與許多法國新浪潮下的青年一樣,電影裡充滿次文化:像電影的開始張曼玉賣的可口可樂、旭仔習慣性的點隻香菸等。

 

說故事的方式

 

電影的開始就是主角的獨白,獨白的內容充滿文學的氣息。

敘事的方式算是王家衛電影裡少數的簡單,就按照時間的順序發展。

人物角色的安排

 

張國榮:旭

張曼玉:珍

劉嘉玲:LULU

參與演出的演員

 

張國榮、劉德華、張學友、張曼玉、劉嘉玲

演員的表演風格

 

張國榮飾演一個浪蕩子,每天與不同女人廝混,愛的只有自己。

張曼玉:純樸的少女

LUL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hanks777lord 的頭像
    thanks777lord

    Be who I am and say what I feel.你對生活愈有興趣 你的世界就有愈多喜樂與成功

    thanks777lo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