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片段:《兒子的大玩偶》,第一個故事─兒子的大玩偶,結束前五分鐘。
從坤樹改成用腳踏車宣傳電影,到孩子被嚇哭。
影像風格
攝影
影片中大量使用長鏡頭,這是新寫實電影裡常用的鏡頭,除了此部電影之外,台灣新電影時期許多電影都常學習這樣的技法,旨在呈現小人物在環境中的渺小。
少打光,大多採自然光源,整體基調還算明亮,但影片中段在回憶勸妻子墮胎時黑的不像話。
場面調度
影片中的環境都是符合真實的場景,學習義大利的新寫實主義。在此之前台灣的電影多為在影棚內拍攝。
在影片字卡後特意標示了時間地點,拍攝地點在嘉義縣的竹崎鄉,交代了真實的時代背景與地理,讓一切更有紀錄寫實的風格。
攝影機運動
從中景跳到遠景,人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再到人離開鏡頭。
捨棄早期台灣電影零碎的鏡頭剪接方式,而改以長鏡頭與固定鏡位的拍攝方式,在極度尊重被攝客體,不願意以主觀的切割去干擾的態度下,所達到的效果就如同其好友朱天文所說:「維持時空完整性的呈現,其高度真實性逼近記錄片,散發出樸素的魅力。」 有時,電影中的人物已經出鏡,他亦不改鏡頭,使得銀幕上呈現出空鏡頭。 註參考 全國產業總工會 《兒子的大玩偶》
最後的一個鏡頭是凝鏡,講話的聲音繼續,但畫面停留,結束時推進成特寫。坤樹體認到在生活的壓力下,自己成為家庭的大玩偶,使用凝鏡是一種自省的態度。
剪接
在最後五分鐘的片段,剪接的不多,一個鏡頭都維持滿久,節奏緩慢,這是侯孝賢的一個特殊風格,學習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微小舉止」的拍攝手法。坤樹與老婆閒聊、逗孩子,呈現一般的日常生活。
聲音處理
主角都是說台語,而且是還滿鄉土味的台語,用字遣詞都盡量逼近真實環境中的人物角色(大頭龍這個名字就還滿鄉土親切的)。能夠使用本土語言算是一大里程碑,因為聲音佔電影非常重要的角色,這也是學習義大利新寫實電影人物角色講母語。
影片主題
坤樹為了即將誕生的兒子毛遂自薦幫電影院以小丑的外型宣傳電影,坤樹早出晚歸不計尊嚴只為了家庭的溫飽,電影院老闆發現小丑的作用不大,改用其他方式宣傳,坤樹不用再畫小丑的妝容,回到家兒子卻不認識他了。
劇本寫作
改編自鄉土作家黃春明的小說,描寫台灣底層的小人物,除了真實呈現台灣的底層民眾,還暗暗的批評文明與殖民帶來的殘害。Ex:日本的三明治人,在坤樹的身上只看到貧窮的悲哀。
說故事的方式
《兒子的大玩偶》是一個悲喜劇,故事中沒有大喜或大悲的高潮,一切都採真實的記錄,坤樹最後算是換了個比較好的工作,結尾也是結束在此,但這樣的生活事實上就是大多數人的生活,讓人不免感到一陣難過。
參與演出的演員
演員:兒子的大玩偶─坤樹 陳博正
坤樹妻子 楊麗音
演員的表演風格
陳博正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阿西啦!雖然阿西、楊麗音不是非職業演員,但表演風格純樸自然,已經與以往的台灣電影年輕帥氣的主角有很大的差別,因為導演選角的條件是符合真實,不是要找明星偶像。
人物角色的服裝造型
人物角色的服裝造型符合真實生活,完全沒有戲劇性的華麗穿著。兒子的大玩偶裡的小丑服裝又破又髒,是用家裡的床單作的,臉上的妝也是不均勻一塊一塊的,沒有人幫坤樹化妝,想要這份工作就都是自己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