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專款儲蓄 

累積財富有效率
 




名牌精品雖然動人,但只要能儘量避免「魅力需求」的誘惑,「專款專用」理財法則自然能發揮累積財富的效果。(記者梁世煌攝)

記者梁世煌/專題報導

豬年將至,如何擬定存錢計畫?專家建議,應落實「專款專用」法則,如此,擁有一筆資金絕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也不會再感嘆:「怎麼存不到錢?」

專款專用 理財最佳法則

許多人都有存錢,但常常會發現不見得真的能夠把錢存下來。理財專家表示,存錢速度的快慢,除了與個人用錢的習慣相關外,有沒有把存錢與花錢這兩種相違背的財務問題,分開處理得清清楚楚,更是財富累積的關鍵。因此,擬定財富管理的目標,必須能落實「專款專用」法則。

什麼是「專款專用」法則?遠東銀行新莊分行經理楊春才表示,每個人一生中的不同階段,一定都有不同的理財需求:年輕時想要累積創業基金、成家前要籌措結婚基金、成家後要為小孩的教育基金操心、工作穩定後還得要為將來退休基金未雨綢繆。這些不同的需要,就形成每個人理財時不同的目標,但無法達成這些目標的卻大有人在。

如果問到:我為何存不了錢?問題出在哪裏?楊春才認為,其實在存錢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所謂的「魅力需求」,突然就冒出來引誘,因而提前動用理財基金。

半強迫儲蓄 先存錢再花錢

所謂的魅力需求,指的就是一些娛樂性、舒適性的消費,例如上百貨公司血拼流行服飾、上館子吃大餐、出國旅遊等,自我約束力較為不夠的人,面對這些非生活必需的消費行為,實在難敵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即使這些人的確有存錢,只要忍不住,以各種理由將存款提早挪用,最後的結果就變成「日子過得越好,越存不了錢」的結局。

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楊春才建議,一般人規劃存錢的進度,是依據收入與支出相抵的情況而定(收入-支出=儲蓄);不妨逆向思考,反過來以自己每個月想要存錢的數字為目標,再來決定自己的支出狀況(收入-儲蓄=支出)。這種半強迫儲蓄的存錢觀念,可以明確而有效地讓自己的財富累積速度,不受支出狀況的干擾,儲蓄效率就可大幅提高。

儲蓄、支出 帳戶分開管理

其次,一般人不管是儲蓄或支出,經常都是在同一個帳戶裏流動;楊春才認為,應該根據理財目標的不同,將儲蓄與支出分別以兩個以上的不同帳戶來進行管理,只要是屬於儲蓄類的帳戶,預定支出的時間未到,「絕不動用」,這就是所謂「專款專用」理財模式。

但是,所謂儲蓄類帳戶,並不一定單指銀行的存款帳戶,其實可根據目標遠近及風險承擔能力,將預備存下來的錢,用各種投資工具來加以活化。

舉例:幫女兒存嫁妝

楊春才舉例:有一位理財戶,他在女兒大學畢業找到工作後,每個月都要求女兒一定要從薪水中撥一萬元給他;他的女兒以為是父母拿去花用,沒想到這位客戶就拿這每個月一萬元去做定期定額基金投資。

數年後等到女兒結婚時,這位客戶拿出這筆為數已相當可觀的投資,送給女兒當作嫁妝,女兒恍然大悟,原來父母已暗中用她的薪水,幫她累積了人生中的第一筆財富。

楊春才說,這個案例中,雖然負責儲蓄的人,是拿錢的父母而非賺錢的女兒,但存錢的過程與方法,就是最典型的「專款專用」理財模式。這顯示,存錢除了要有決心與毅力,如果知道一些撇步與竅門,不僅可把存錢過程中的干擾因素降至最低,財富累積效率也會更高。


配合人生階段 擬定存錢目標

記者梁世煌/專題報導

收入固定的薪水族,雖訂立理財目標,照「專款專用」原則累積財富,但往往礙於收入有限,常會陷入難以執行的窘境。

理財專家建議,「專款專用」的理財目標,可以進一步區分為短、中、長期目標,分配每月不同的儲蓄額度,掌握「短期目標由多而少;長期目標由少而多」,依然可達成「專款專用」理財模式的多目標理財計畫。

銀行理財專員指出,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各種階段性的理財需求。短期的例如結婚基金、購屋頭期款;中期的例如兒女教育基金、創業基金;長期的例如退休安養最為典型,儘管這些理財目標各有不同,但民眾仍可以依照這些目標的輕重緩急依序來進行規劃。

◎舉例:夫妻月收入約六萬元

以一對剛剛找到工作,月收入合計六萬元的新婚夫妻為例,短期目標可能是存下一筆購屋頭期款,先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窩;中期目標是為小孩預備教育基金;長期目標是準備一筆安度晚年的退休基金。

◎解析:滿足購屋、子女教育、退休三需求

這對夫妻手上只有六萬元,如何分配給這麼多的理財需求?理財專員建議,這對夫妻的首要目標是買房子,不妨將現階段儲蓄重心放在籌措購屋款上,也就是以較多的錢擺在購屋基金中,子女教育基金其次,退休基金可能一個月只透過定期定額基金存個三、五千元即可。

表面上,這樣的理財規劃對於退休基金最為不利,但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這對夫妻在職場上的收入跟著增加,數年後這對夫妻應該也已擁有自己的房子,教育基金也有相當的基礎。到時候,這兩者在此時的理財比重可以相對較輕,並且隨著自己的收入成長,就進入逐步加重退休基金投資比重的階段。事實上,由於退休基金的規劃起步相當早,其成長力道還是相當可觀。這就是「短期目標由多而少,長期目標由少而多」的原則。

理專強調,一般人都相當重視退休基金的規劃,但礙於其他理財目標,執行起來始終覺得相當不易。

其實只要起步得早(以25歲開始為例),想在65歲退休後每月至少擁有三萬元的生活費,則40年間每月只要以投資報酬率5%以上的投資工具(如定期定額基金)存下不到8,611元即可。

尤其,一開始也不必存到這個數目,不妨配合當時其他的理財計畫略微減少,等到收入增加再逐步加碼即可;如果是等到45歲才起步規劃退休基金,想擁有相同的退休生活費,每個月投入的金額就要超過兩萬元;相較之下,可說是天壤之別。

 


變通用錢方法 有效節流

記者梁世煌/專題報導

想將「專款專用」的概念落實在存錢計畫中,首先,一定要分析自己平時的花錢習慣。

理財專家表示,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情況下,民眾應詳細列出日常生活中各種可能的花費與開銷;接著將這些支出依必要性由上而下排列,再由下而上刪除;如此,非必要的支出就一一浮現,依此執行來減少浪費,就算無法開源,必定可有效節流,一樣可為自己的儲蓄帳戶增加不少籌碼。

理財專家指出,這種節約的方法,可能會讓很多人認為犧牲不少生活享受,其實只要懂得變通,想在節流的同時,維持一定的生活樂趣,還是做得到的。

◎舉例:聚餐省錢,意義不減

有人一個月會固定撥出兩萬元與家人上四次大館子吃飯,只要平時多花點心思,將大館子改成消費等級稍低,但極具特色的小館子,每個月維持聚餐四次,花費卻可能只有一萬至一萬五千元;如此,聚餐沒有減少,意義也在,但卻省下四分之一甚至一半的開銷,省下的錢拿來理財儲蓄,將會感覺超級好用。

不過,理財專家提醒有心存錢的人,千萬不要只顧理財,竟忘了做好風險管理,在設立「專款專用」的儲蓄帳戶前,務必依照自己的財力,在支出帳戶中預先存下一筆「急用金」,數目以20萬至30萬元為宜;畢竟天有不測風雲,當萬一碰上急需,這筆放在支出帳戶中的急用金,就可拿出來應急,不致需動用到儲蓄專戶裏的錢,壞了自己的理財計畫。







15%民眾面臨理財管債危機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委託學者進行「消費者債務管理能力」商數(簡稱消費商數)研究,MasterCard中國大陸暨台灣區總經理江威娜(左一)、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暨亞太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桐豪(左二),及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副教授鄭天澤(右一)提醒民眾,務必將自己的消費商數控制於21至40分之間的「最適區」。(記者李靚慧攝)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根據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委託學者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一成五的民眾,在「理財觀念」及「債務管理能力」上,已出現危機;還有另外32%的民眾,理財觀念及債務管理能力「不良」,因此,呼籲國人應抽空利用簡單的量表,了解自己的「SQ消費商數」。

SQ消費商數 測財管能力

為協助國人理性面對自己的債務及消費行為,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委託政治大學統計系、金融系共同針對國人的「消費行為」及「消費債信」二大區塊,進行調查與分析,「商數得分越高」就顯示個人的理財與債信管理能力越需要改進與加強。

「SQ Index消費商數」是由「消費行為商數」及「消費債信商數」所組成,其中,「消費行為商數」是評估消費者面對債務時,處理的態度與行為;「消費債信商數」則是消費者對已發生的債務,實際管理狀況。兩者整合即為針對消費者債務管理能力的綜合評估,正式名稱為「消費者債務管理能力商數」,簡稱「消費商數」。

北縣市民眾 比中南部差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在「消費債信商數」方面,雖然有超過半數(54.7%)民眾具備優秀的債務管理能力,但也有超過二成(20.9%)民眾的債務管理能力方面須加強,另有超過二成四(24.4%)民眾,如果未能補強管理能力,未來可能出現財務危機。

調查報告並且顯示,台北市、縣民眾的「消費債信商數」(28.8),明顯高於台中市、縣(19.1)及高雄市、縣(15.3),也就是說,這顯示台北市、縣民眾的理財及債務管理能力,比中、南部消費者更差。

值得注意的是,上班族平均SQ Index消費商數(42.7分),明顯地高於學生的消費商數(25.5分),雖可能是因為上班族的貸款需求增加,但也凸顯出上班族理財及債務管理概念,須進一步補強。


理債十步驟 邁向無債新生活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近年來,卡債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理財專家提醒,要避免成為「卡債一族」並不難,只要遵循步驟切實執行,而且持之以恆,即可以避免成為卡債族。

根據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提出的十大「遠離負債計畫」:第一、「控制消費」,簡而言之,就是先凍結不必要的開支、減少花費。例如放棄購買昂貴的奢侈品,或減少外出時的花錢機會,以上班族為例,可試著帶便當上班。

第二、「評估個人財務狀況」,了解目前個人的資產與負債狀況,這也是卡債族「減輕債務」的第一步,全面掌握負債總額,可更明確地訂定還款目標。

第三、「設定還款目標」,這裡的目標包含一個「大目標」及多個小目標。例如「在三年內結清所有未清償款項(大目標)」,然後將此目標細分為一系列的小目標,例如一個月內繳交某筆帳單,如此一步步達到最終目標。

第四、擬定個人財富管理計畫,依據第三步所設定的目標,逐一寫下為達到目標的必要計畫。例如列出每月的水電費、菜錢、醫療費用、家庭開銷、交通費用等,並將實際花費控制在預算內。

第五、在訂定目標後,還須「追蹤消費支出」,這是為徹底執行上述計畫,只要能夠從各項支出內容中,找出各種省錢的方法。

第六、不管借款金額多寡,卡債族都必須掌握「先償還利息最高借款」的技巧。

第七、欠款成本中也不能忽略「逾期滯納金」,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提醒,民眾必須盡可能避免繳交逾期滯納金,以確保個人未清償款項不會因此增加,如果無法準時償還某一期間的款項,務必打電話給銀行,表達還款誠意。

第八、每次的繳款,須盡可能地「高於最低應繳金額」,只要能降低本金,就可進一步減少利息的產生。

第九及第十、上述還款技巧,都有賴持之以恆地進行,卡債族可邀請親友一起執行相關計畫,如此才能互相激勵,避免半途而廢,必定能一步步遠離債務。


上網自我檢測 了解個人能力

要如何檢測自己的「SQ消費商數」?民眾可直接至萬事達卡國際組織網站(http://www.mastercard.com.tw),設定「負債警示訊號」,包括「是否會忽略每月的信用卡帳單」、「是否只付最低應繳金額」、「是否常遲繳帳單」、「是否常以信用卡購物」、「是否在領取薪水前已預支」、「購買大型家電時,是否只選分期付款且以最長期限還款」、「是否動用房貸來清償其他債務」、「未清償債務是否佔家庭月收入的20%以下」、「是否有足夠存款應付意外的發生」,及「是否擔心帳單而非花時間規劃還款」。

上述測驗如果得分為「三」,「消費行為商數」即為30。

接下來是評估自己的「未清償債務」,民眾可藉由該網站的試算表,先填入自己的未清償金額,再填寫債務與收入比率。如果一位民眾的每月所得為六萬元,每月應償債金額為12,000元,負債比就是20%,「消費債信商數」即為20。

將上述二數字加總,就是個人的「SQ消費商數」。如果分數在20分之內,雖然代表有良好的理財觀念及債務管理能力,但因為不能充分利用銀行的信用工具,顯得「不合宜」。

如果分數在21至40分,屬於「最佳區」;41至80分者,理財觀念及債務管理能力「不良」;81分以上至200分,就是屬「已出現危機」族群。

(記者李靚慧)





6成民眾感覺幸褔
 1/4認為有3千萬元才算


 
【陳鳳蘭╱台北報導】許多人都認為錢愈多愈好,一項最新調查卻顯示,百分之三十六點五的民眾認為,只要有五百萬元就算擁有幸福;另有近四分之一受訪者則認為至少要有三千萬元以上才算幸福。整體而言,目前自認幸福的民眾高達近六成,自認不幸福者只有百分之七,民眾票選首位的幸福指標是「家庭」。 



最新調查

《Career》雜誌委託市調公司在一月上旬執行《全民幸福感大調查》,樣本為二十歲以上的兩百四十四個民眾。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民眾自認目前有點幸福或非常幸福,三分之一民眾則不清楚目前是否幸福,只有近百分之七受訪者自認不幸福。民眾票選的前三大幸福指標,依序為家庭、健康及財富。
另外,自認非常不幸福的人當中,有四成把財富當成幸福指標,自認非常幸福的人反而是以家庭為幸福感來源,《Career》認為,仰賴財富追求幸福者較易失望。
   
   
   
家庭是幸福來源
至於被問到要累積多少財富才算幸福時,三成六受訪者認為「五百萬元以下就夠」,一成認為要三千萬元到一億元,一成四則表示需要一億元以上才是幸福的;合計約有四分之一受訪者認為「三千萬元以上才算擁有幸福」。
南山人壽公司區經理阮震宇說,一般人直覺自己需要一千萬元養老、伴侶一千萬元、小孩教育基金一千萬元,所以會覺得要有三千萬元才幸福,「對我來說,有家的感覺才有幸福」,所以至少要有兩千萬元子女教育基金,三千萬元進行固定收益投資。公務員鄧先生則說:「五百萬元太少了,應要三千萬元以上才會幸福。」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東升說,幸福感定義很模糊,「若在剛發完薪水時被調查,可能就會回答很幸福」。
至於家庭獲選為民眾心目中首要的幸福指標,則與多數人最常從事的活動是家庭活動有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anks777lo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