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早上

芹菜爸爸專程跑到麥當勞滿福堡給老娘和小艾吃

還到7-11買了鮮奶


這個男人實在是對我們愈來愈好哇


非但如此

芹菜爸爸前天晚上已經給了我這個禮拜的零用錢3500元

今天早上又再拿1000元給我

因為這次有4天的連假

芹菜爸爸擔心我懶惰跑出去玩樂

於是總是對我「耳提面命」:

「媽媽

妳一定要帶小艾出門走走

妳一定要帶小艾出門玩樂


要不然

妳的憂鬱症又會死灰復燃啦


如果妳沒有帶小艾出門走走

如果妳沒有帶小艾出門玩樂


妳的零用錢要就要被取消喔」



哈哈哈哈

我們家實在是有趣

我們家實在是與眾不同



在我們家

丈夫規定老婆一定要出門玩樂

丈夫規定老婆不准悶在家裡面



別人家的丈夫是希望自己的老婆「愈笨愈好」

別人家的丈夫是希望自己的老婆「愈不出門愈好」



我們家的爸爸 完全都不是這樣喔



我們家的爸爸是媽媽出門玩樂的天數愈多

零用錢就可以拿的愈多呢









昨天老娘做了一些「憂鬱症」的功課




老娘還是要謝謝上帝和芹菜爸爸

謝謝他們帶老娘走出「憂鬱症」的死蔭幽谷




「憂鬱症」的資料

請按這裡




貼一些重要的內容



陪他哈啦 憂鬱不blue



長庚醫院精神科張家銘醫師指出,分析中央健保局1997-2004年的20萬分資料來看,

18歲以上憂鬱症發生率,短短6年激增近3倍




專科醫師表示,憂鬱症的治療理想應建議患者維持6~9個月,能持續一年以上會更好,

尤其是發病後的90天更是黃金關鍵期;據統計,連續90天以上使用抗憂鬱劑,

未來復發率只有5%,遠比用藥中斷者的35%,足足減少7倍復發率。

長庚醫院精神科張家銘醫師表示,

掌握黃金九十天關鍵治療時期雖是影響憂鬱症患者治癒成功因素,

藥物副作用小也是攸關患者繼續用藥的關鍵。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陳喬琪教授也表示,

憂鬱症不積極治療,不僅影響個人健康,

容易產生藥癮、酒癮和其他行為問題,

更可能對家庭帶來負面衝擊


患者要勇於就醫、積極治療才能緩解症狀。 




「憂鬱症」的資料

請按這裡






註:

老娘去年95.12憂鬱症爆發

靠著上帝和芹菜爸爸

老娘已經平安的走出「憂鬱症」的死蔭幽谷

今天是96.4.6

老娘已經度過了

「發病後的90天更是黃金關鍵期」



老娘還是要再次的謝謝上帝和芹菜爸爸

謝謝他們帶老娘走出「憂鬱症」的死蔭幽谷

AMEN!




相關的網誌

請按這裡









陪他哈啦 憂鬱不blue

研究顯示,當家中成員罹患了憂鬱症,離婚、爭吵和衝突都可能增加,病患以外的家人「被感染」憂鬱症的機率也比較高,原因是透過與憂鬱症有關的溝通模式所造成,它會使人感覺憤怒、挫折、傷心與無助。因此,比起一般人,憂鬱症患者和親近的人在相處時,面臨較多的壓力與衝突,自責、放棄、爭執、疏離或誤解更是常見的問題。

憂鬱啥東東 了解再下藥

此時家庭扮演的角色及功能就愈發重要,如果親友正經歷著臨床憂鬱症,建議運用下列的基本原則和患者相處:

1.盡力學習:學習關於憂鬱症的知識,明白自己對親友生病的反應,例如:否認、生氣或無助等。

2.運用「情緒衛生」概念:即練習更佳地控制情緒方法及促進情緒健康,例如:學習壓力管理。

3.對自己和患者抱持合理的期待:就像你可以多陪伴他,讓他高興一些,但卻無法治好憂鬱症疾病。

4.提供無條件的支持:盡可能且經常地表達你的關愛和支持。

5.分享感覺:不要怕表達自己的感受,只要注意給予建設性的方法而不批評。

6.改變看待患者的生病行為:不要只從表面來解讀行為和話語,學著區分什麼事由憂鬱症造成。

7.當相處狀況無正向改善時:同時為兩人尋求協助,像專業協助。

8.一起合作:以團結合作,而非敵對、易怒的態度,一起努力對抗憂鬱症。

9.維持既有的生活習慣及日常生活作息:讓彼此仍有獨處的空間、喜好的興趣或社交圈。

10.給予開放、真摯及誠懇的態度:讓生病的家人在最脆弱的時候信任你,表達時要有支持同理、誠懇的語氣、沉穩的態度及中立客觀的判斷。

11.孩子罹患憂鬱症時,除須瞭解疾病的真相外,家庭應扮演支持、理解和鼓勵病人的角色;而父母的角色則是養育、保護及監督。

12.參與治療:督促病患按時確實服藥,鼓勵配合治療,觀察病患是否有不適副作用或其他不恰當之服藥行為,例如:藏藥、自行減藥或自服其他藥物等;並定時回診,可陪伴患者一起看門診。

13.主要照顧者向其他家人衛教:可分擔照顧者的壓力及減輕病患所承受汙名化而獲得合理的對待。

 

助人也自助 一起甩憂鬱

生病時何時求助?

根據臨床醫師的建議,治療憂鬱症的時機是:當長期影響當事人的工作、日常生活功能及人際社交或主觀感到痛苦、心情很糟時。

求助的步驟,包括:先找出生病徵兆。了解憂鬱症的疾病。去看醫師,做檢查並且談論感覺。接受治療,會感到更好。

照顧者何時求助?

如果發現對方的憂鬱症是「有感染性的」,而且在自己身上看到一些症狀;不論生活上發生難以處理的情境時,亦可找專業人士談一談;和生病的家人討論是否可一起加入治療,如果同意,則可討論家裡的調適問題或有關憂鬱症的任何問題等;如果不同意,則要尊重病患和治療者的醫病關係。

其他專業的協助:

家屬支持性團體:讓他不孤單。

家屬衛教團體:可釐清疑問,增進對憂鬱症的再瞭解。

家族與婚姻治療:促進建設性溝通及良性互動模式,共同合作面對問題。

個別性心理諮商:提供情緒宣洩、學習處理及有效的與病患相處。

各類工作坊:心理劇、社會劇、壓力情緒處理、解決問題技巧等。

以「家庭觀念」為理念來幫助憂鬱症病人,相信透過疾病相扶持的過程,讓家人間更能實踐真誠的支持、相互的關懷,才可進一步昇華彼此的心靈。

● 自殺訊息 十大警訊

1.談論死亡:例如以跳水、跳樓或上吊等自我傷害的方式。

2.最近有失落經驗:例如有意義他人或心愛物品的死亡或遺失、離婚、分離、關係破裂、失業、缺錢、沒自信、低自尊、對社交、性生活、嗜好或先前活動缺乏興趣。

3.個性改變:變得悲傷、退縮、煩躁、焦慮、易疲倦、不易做決定或情緒淡漠。

4.行為改變:不能集中精神在功課、工作或常規事務、交代遺言。

5.睡眠型態改變:失眠、早醒或睡太多。

6.飲食習慣改變:無食欲、體重減輕或大吃。

7.害怕失控感:變得瘋狂,想害自己或別人。

8.低自尊:感覺無價值、害羞、有罪惡感。

9.對未來無希望:相信未來不會更好或沒有改變。

10.曾經有明顯自殺的企圖:即自殺未遂的經驗或拿繩子、塑膠袋等物品。

● 求助電話

衛生署安心專線 0800-788995

生命線 1995(全台簡撥專線)

張老師基金會 1980(全台簡撥專線)

馬偕平安線 02-25310505、02-25318595

資料提供/自殺防治中心         

【2007/04/05 聯合報】@ http://udn.com/








憂鬱症者就醫一次就放棄 鬱卒難消

憂鬱症患者回診率低,復發機率提高6.5倍,精神科醫師表示,有3分之1患者僅就診一次,提早中斷的原因是怕吃藥副作用、排斥心理、對首次治療不滿意及對醫療不信任,其中又以女性和年青人居多。

長庚醫院精神科張家銘醫師指出,分析中央健保局1997-2004年的20萬分資料來看,18歲以上憂鬱症發生率,短短6年激增近3倍。儘管就醫比例有增加,不過據國外經驗,只有半數病友會嘗試醫療,16分之1的人會完成療程。而分析健保資料可發現,國內新診斷的憂鬱症病友,近3成5只看一次門診就不再出現,復發比率高達3成4,比起非提早中斷治療的5%,整整提高6.5倍。

資料還顯示,患者首次看診科別是精神科的,近7成會回診,1個月內回診率也超過5成;若非在精神科就醫,第二次回診率就不到6成,1個月內回診率更是只剩下4成。

【記者高碧蓮/台北報導】

掌握黃金治療90天,能有效擺脫憂鬱症陰影。專科醫師表示,憂鬱症的治療理想應建議患者維持6~9個月,能持續一年以上會更好,尤其是發病後的90天更是黃金關鍵期;據統計,連續90天以上使用抗憂鬱劑,未來復發率只有5%,遠比用藥中斷者的35%,足足減少7倍復發率。

長庚醫院精神科張家銘醫師表示,掌握黃金九十天關鍵治療時期雖是影響憂鬱症患者治癒成功因素,藥物副作用小也是攸關患者繼續用藥的關鍵。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陳喬琪教授也表示,憂鬱症不積極治療,不僅影響個人健康,容易產生藥癮、酒癮和其他行為問題,更可能對家庭帶來負面衝擊,患者要勇於就醫、積極治療才能緩解症狀。

【2007/04/05 台灣新生報】@ http://udn.com/







重貼老娘前幾天

96.4.4

寫的網誌內容


原文

請按這裡






彷彿小時後的我正在對現在的我說話~重新發現自己



憂鬱症的自我檢測



請按這裡








最近

老娘常常和芹菜爸爸談心事


愈談就愈看到真正的自己


老娘今天早上又和芹菜爸爸談心事

談著談著

忽然發現

哇哩咧

原來

老娘的壓力源頭並不是來自於任何人

不是芹菜爸爸

不是我自己

不是小艾


而是芹菜





這是昨天網誌寫著寫著

自動冒出來的文字






最近老娘最開心的事情就是

老娘拿回我當媽媽的尊嚴



例如

芹菜本來要求我當她的體重瘦到今天的數目字時

要再送她一條ape的牛仔褲

一條約6000多元



老娘覺得壓力很大


考慮的結果

最後決定直接拒絕芹菜的要求



這是芹菜20年來

第一次被老娘說

NO!



上2個星期

老娘告訴芹菜爸爸

芹菜常常要求我買這個買那個

讓我的壓力非常大



因為老娘除了要學習儲蓄的功課之外

從上個月96.3

老娘還要開始儲蓄每年出國玩樂的基金



相關的網誌

請按這裡




最近老娘常常和芹菜爸爸談心事

2個老人

有一個共同的心得

就是

子女花父母親的錢完全都不會心痛



例如

前天晚上

老娘住芹菜家

看到芹菜星期六又買了一頂apee的粉紅色網帽

2600元



這種感受非常奇特

因為芹菜爸爸連買超過500元的t恤

都會捨不得



如果芹菜是靠自己的能力繳學費住宿費生活費

老娘不會管她花錢



可是

芹菜每月的學費與住宿費與生活費

是至少25000元



我就覺得

她實在是沒有資格可以這麼的花錢



芹菜告訴我

她的同學最近買了一條閃電褲

14000元

還一直說很便宜



我不知道該怎麼說



結論就是

老娘和芹菜爸爸已經下定決心

子不教 父之過





芹菜必須開始學習花自己賺來的錢


老娘拒絕讓自己變成失職的媽媽




我和芹菜爸爸絕對不要讓自己

變成前天網誌內

所說的
愚蠢父母




重貼一下




前幾天

看到一篇新聞



為女追華仔 跳海翁賣屋賣腎



真的是標準的

子不教 父之過

太誇張了


詳情

請按這裡






註:


錯誤的愛 就不可以 稱為愛 那叫做「犯賤」


相關的網誌


請按這裡















終於

哈哈哈哈

老娘找到自己的問題啦

老娘找到自己的壓力來源啦




前幾天

老娘和芹菜爸爸一起看電視

看到訪問許多對藝人夫妻


其中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李儸的年輕美麗太太這麼說:

「李儸太寵孩子

我非常擔心他會把他兒子給寵壞


李儸連對孩子說『不行』

這2個字都覺得是在『罵』孩子


有一次

李儸說了一句『不行』

兒子就氣到跑走

跑回房間用力的關門

大聲說

我討厭你

我再也不要跟你說話了



直到有一次

我們家出國玩

李儸親眼目睹一件事情

他才開始改變想法



那次旅行

我們同團的旅客中

有一個年輕的女人和一個年老的女人

吃飯的時候

那個年輕的女人從頭到尾都沒有離開座位


只看到那個年老的女人不停的照顧她

幫她拿筷子

幫她拿碗

幫她夾菜


我們以為那個年輕的女人是什麼大明星

我們以為那個年老的女人是她請來的佣人


最後一天

我們才發現

她們是母女



當時

我就馬上問李儸

難道你希望我們老的時候

我們的兒子也這樣的對待我們嗎?」











放置一篇今天早上看到的好文章


大家一起做功課吧


 

 

 

 

 

發病90天內追蹤 憂鬱症少復發


憂鬱症導致自殺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今日呼籲,精神科門診中接到的憂鬱症個案,回診率不高,初次就診的病人有1/3不會回診,比歐美國家的7成回診率要低很多。而從臨床統計看起來,憂鬱症在初期發病的90天內若能就醫、定期回診,可避免病情復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醫師劉宗憲表示,雖然還沒有正式的醫學統計顯示,應在3個月內帶患者就醫,但在面對親友的憂鬱情緒時,要先能分辨究竟是一時情緒,還是有憂鬱症傾向,適時協助他就醫。

 

 
陪伴憂鬱症患者的技巧是傾聽重於給建議,不要一直否定他的想法

討論負向想法 


劉宗憲醫師說明,每個人都有不開心的時候,要先聽聽他的表達,可問他:「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情?」並詢問他:「那你有什麼感覺?」劉宗憲醫師特別強調,傾聽比給建議重要,若要給建議可從患者所表達的負面想法著手。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舉例,要多給可思考的方向像是:「事情有那麼糟嗎?你並不是什麼都做不好啊!也許對方沒有這個意思。」但也不能一直否定他的負面情緒,否則可能會覺得都沒有人了解他。

 

適時協助就醫 


除了傾聽、討論負向想法之外,可帶心情不好的親友去參加團體活動,像是朋友聚會等,但要避開造成他感到有壓力的人事物,否則可能因此得到反效果。至於什麼時候應帶他到醫療機構求助專業人員?劉宗憲醫師建議,若發現患者的生活、社會功能受到嚴重影響,例如完全吃不下飯、無法完成基本工作內 容、沒有思考能力等,就應請專業人員協助。





 



樂活.慢活 重新發現快樂
【聯合報/編譯王先棠/報導】

 

現代人生活步調愈來愈快,快到無法靜下心來感受生活的美好,成為不快樂的原因之一。近年來興起的「樂活」和「慢活」運動,就是試圖呼籲世人反省匆匆忙忙的生活方式,以健康環保、平衡正確的步調生活,重新發現快樂。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今年八月辦了一個「LOHAS樂活營」,招生廣告上說,希望有一天「樂活」能像公德一樣,不再是時髦的名詞,而是基本的生活方式,參與學員都能努力讓自己健康快樂,讓世界更美好。

 

‧樂活的意義:

 

「樂活」源於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意指「健康永續的生活方式」。這個詞來自美國社會學家保羅‧雷伊與心理學家雪麗‧安德森合寫的書「文化創意者:五千萬人如何改變世界」。

 

雷伊說,美國五千萬名「文化創意者」改變了美國商業與政治生態,他們對於保護地球念茲在茲,他們心儀的產品與工作型態要能保有靈性、尊重婦女。他們想看的新聞,要能呈現大趨勢,更要是第一手的報導。

 

‧慢活的意義:

 

另一個詞彙「慢活」,源於現居倫敦的加拿大記者卡爾‧歐諾黑寫的暢銷書「In Praise of Slow」。慢活是以一種「該快則快,能慢則慢,有時不快不慢」的平衡態度,儘量用「正確的速度」過日子。

 

資訊社會講求時效,客戶投訴要即時回覆,別讓他不耐久候棄你而去。但是最近IBM高階經理卻在電子郵件簽名檔上寫道:「一天只要看兩次電子郵件。找回你的生命光陰,重新學習作夢,加入緩慢電郵運動!」

 

有人問歐諾黑為何要寫這本書?他回答說,他過去的生活一直都在追分趕秒,某天,他在考慮要不要給孩子買本「一分鐘床頭故事」時恍然大悟:自己居然想壓縮和兒子睡前相處的時光,實在毫無意義。

 

歐諾黑自忖:「向前快轉的生活根本不是生活。」可見「樂活」與「慢活」,不只是快樂而緩慢的生活,其中還有大徹大悟與深切反省。

 

 

【2006-12-30/聯合報】







不要比較 比較快樂
【聯合報/記者許峻彬、陳嘉恩、張幼芳、梁玉芳/台北報導】

 

四十歲的陳先生在傳播業打拚十三年,只短暫經歷產業榮景,之後每下愈況,現在每天都想換工作,在找到理想頭路前,他無奈說:「我必須不斷抱怨,才不會得憂鬱症。」

 

陳先生反映「男人四十」對社會變遷及自我成就的焦躁,他沒妻子、沒車子、沒房子,這些他都不在乎,讓他煩躁的是台灣社會太亂、工作環境惡劣,想做愛做的事,又擔心沒有目前的待遇,外在環境不盡滿意,只好追求心靈平靜,「以前我聽流行歌曲,現在都改聽莫札特、巴哈。」

 

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詹偉雄認為,四十到四十九歲這一代的中年男性,在台灣產業外移後,傳統的就業技能遠遜於廿多歲的小伙子,歐里桑很容易變成結構性失業的一群,心情當然不會好。

 

他分析聯合報的民調指出,除了個人經濟展望是決定台灣民眾自覺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外,「比較」更是影響快樂與否的主觀因素。在大都市中,貧富差距明顯,民眾的「相對剝奪感」也高,容易覺得「不夠好」,也就容易覺得不快樂,這是高雄市、台北市民眾雖收入相對高,快樂感卻不高的原因。

 

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也說,不要「比較」,人會比較快樂。長遠來看,台灣需要建立一個公平的社會,就可大幅減輕「相對剝奪感」,有投入、有成就,就會有快樂。

 

除了主觀的感受,測量「快樂」還有客觀的指標。據統計,近三年的自殺傷亡人數、憂鬱症門診數及醫療費都不斷上升,台灣不快樂的人愈來愈多了。

 

「這是個連憂傷都私密化的時代。就算憂傷,也會告訴別人:『嗯,我還挺快樂的。』」詹偉雄說,個人化的社會是如此看重個人成就,每個人得使出混身解數來打造「理想的自我」,包括美麗的外表、堅強的個性,「不能隨便在辦公室抓狂」;許多看來光鮮亮麗的人,內在未必快樂。

 

衛生署統計,台灣近年自殺人數攀升,九十二年約有三千一百多人自殺,九十四年已增加到四千兩百八十二人,是九二一大地震死亡人數(約兩千三百人)的一點八倍。

 

健保局統計,包含憂鬱症等慢性精神病的醫療費用也從九十三年的卅億元左右,一路上升到去年的四十億餘元。

 

和信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吳佳璇觀察,自殺死亡人數與自殺率上升,代表社會不夠穩定,脆弱民眾易因此情緒不佳;罹患憂鬱症的人一定不快樂,不過,精神科門診次數變多,也可能是願意到精神科就診的意願變高,願意面對自己不快樂的問題,尋求協助。

 

詹偉雄說,近日自殺身亡的作家李性蓁是他當年在雜誌社的同事,她常說自己憂鬱,但詹偉雄根本不信,還以為那是「另一種自我的展現」,結果,她真的自殺了。如今他感嘆:「我怎會如此殘忍?」

 

詹偉雄表示,「在極度個體化的社會裡,人心的荒涼寂寞」課題,解方是「向哲學借智慧」,如英國衛報的哲學專欄大紅。東方哲學裡的「空」,就是過度的物質追求後的解答,以「空」處理「有的匱乏」;「空」才是最多的「有」。

 

台大哲學系教授林火旺說,當台灣窮困時,只要能填飽肚子就會快樂;但經濟發展後,精神上的貧乏讓人無力、無意義,當然就快樂不起來。

 

「快樂是一種心態,」林火旺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找到工作的內在價值,就像清道夫能覺得他把城市清掃得很乾淨,對社會很有貢獻,即使錢賺得少,也會感到快樂,「其實,忘了快樂反而更容易快樂。」

 

【2006-12-29/聯合報】






治憂鬱 抓住黃金90天

「我覺得那是無間地獄!」陳先生訴說重度憂鬱症發作時的感受,他記得第一次就診時在診間放聲大哭,因為擔心自己再也好不了,幸好耐心接受治療,半年之後幾乎完全康復。

國內約有一百九十萬民眾籠罩於憂鬱情緒,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分析健保局資料,從一九九七年到二○○四年,十八歲以上憂鬱症就診率從千分之二點八,急速攀升至千分之八,增加三倍,但三成五患者就醫一次就不再回診,未能掌握發病後九十天的黃金治療期,影響治療結果,很難脫離憂鬱症深淵。

四十四歲的陳先生在銀行上班,明明有著人人稱羨的工作,三年前卻無來由地憂鬱,情緒灰暗,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他曾去廟裡收驚,也試著從事戶外運動,但還是感到無窮盡的沮喪,甚至想要跳樓輕生。

他第一次到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就診時,社區醫學科主任林耕新一句:「放心,你一定會好!」讓他當場掉下淚來。治療三個月後,憂鬱症明顯改善,再觀察三個月,林耕新認為陳先生幾乎已完全康復。現在陳先生工作之餘,擔任志工,幫助其他病友。

楊先生原本在學校當老師,一開始不知自己憂鬱症,只覺得工作壓力大,回家就想和太太吵架,甚至喝酒逃避現實,最嚴重時,已和太太談到離婚。但是某一天他突然「驚醒」,質疑自己「怎麼會讓走到這一步?」於是看門診,診斷是憂鬱症。楊太太在學校教美術,她一直鼓勵先生正面對待自己的疾病,並用圖畫記錄先生病程。

如果中斷治療,就沒有上述兩名個案的幸運。張家銘提醒,憂鬱症治療必須維持六至九個月以上,發病後九十天更是黃金關鍵期,若完成治療,復發率僅百分之五,但用藥未滿九十天便中斷者,三成五可能復發。

【2007/04/04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hanks777lord 的頭像
    thanks777lord

    Be who I am and say what I feel.你對生活愈有興趣 你的世界就有愈多喜樂與成功

    thanks777lo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