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愛 不完美的關係 |
這是一本非常美妙的心靈叢書,讓人有一讀再讀的意慾。
我說的是John Welwood的暢銷書《Perfect Love, Imperfect Relationships 》,
中譯《遇見100%的愛》。
作者是著名心理學博士和治療師,
此書於2006出版後,已獲得多個獎項。
現代人多「無愛感」
作者提出的要點以及名稱,全部一矢中的,他說,多數人都以「相對之愛」去愛和接納愛,甚至,以此來尋求「絕對之愛」,這就構成了愛的障礙。
所謂「相對之愛」,就是,我們只愛那些讓我們高興、又或是我們認為他做了「對」的事的人,簡單說,你好,我就愛,你不好,我就不愛。同樣地,我們亦以為,別人也會對我們有同樣的要求。
這種「相對的愛」自我們小時候已成形,我們總以為,我們要非常乎合父母的期望,才配得到愛。當我們長大了,我們就以「相對之愛」加諸伴侶身上,並向他們尋求「絕對之愛」,這形成期望過高的痛楚。衍生出的問題非常明顯,就是恨意和怨氣。
作者說,現今的人都活在「無愛感」當中,無論我們是單身或有家庭,都覺得不被愛。除了是因為我們尋求「相對之愛」外,也是因為我們不懂「自我愛」,所謂「自我愛」,就是你認為自己天生就值得被愛,你能真正表露自己的真面目。若然,你懂得「自我愛」,你就不必拚命爬上高權力位置去尋愛,你也不必萬般討好別人施捨愛。你能容許自己虛弱、得不到名利,也能被愛。
許多擁有家庭的人為何還處於「無愛感」的空間?因為,他們與愛「失聯」。
明明有伴侶,因何還會與愛失卻聯系?
那亦是因為「自我愛」做得不好。
我們常犯的錯誤是由其他人身上尋愛,
可是,越尋越空虛,別人越令我們失望,
因為我們忘了,
真正的愛來自我們本身,
要尋愛的話,
由「自我愛」做起。
盲目尋求絕對之愛
作者對「怨意」這心態都有很好的解釋,
例如,我們常怨父母不是好父母,
可是,我們沒有想過,
父母本身並不完美,
他們有重擔,能付出的愛不會是絕對,
然而,我們卻希望能從他們身上得到「絕對之愛」,
得不到,就心生怨,卻沒想過,
這根本是期望過高的事。
當我們回望舊情,
我們可能會怨舊情人不愛我們,
可是,
我們就是忘記了,
他們都曾以不同的愛的面貌愛過我們。
我們要注意的是如何被愛過,
而不是如何不被別人所愛。
相較中文譯本的書名,我更喜愛英文原版的名稱。
完美的愛、不完美的關係,
不就是我們所經歷的嗎?
不適合婚姻的男人 |
她7歲,弟弟5歲那年,
她像往常一般放學回來後爸爸就消失了。
從此媽媽以淚洗面,發瘋似的到處尋找爸爸。
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跟他們姊弟說聲「再見」,
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揮揮手,總之,一切都不一樣了。
15年後找到失蹤父親
從此,她和弟弟學會察言觀色,學會小心翼翼的不要惹怒老媽,有空都要幫媽媽做家事或做手工來增加收入。
當媽媽不再流淚後,取而代之的是無休無止的哀怨咒罵聲:「我真歹命啦!你們那個死沒人哭的老爸,說走就走。
要不是為了你們,我想一頭撞死。」「爸爸不見了,如果媽媽一頭撞死,那我們怎麼辦?」
5歲的弟弟問著7歲的她,
從此焦慮和恐懼成了他們姊弟形影不離的孿生兄弟。
大學畢業那一年,她在一個深山的農場裡,終於見到了失蹤15年的老爸。
印象中原本滿頭黑髮的年輕爸爸已經年過半百,
他瞇著眼睛望著陌生的女兒。
她把所有的委曲和憤恨轉成了控訴:
「你可以一走了之,從此海闊天空,
我和弟弟卻困守在媽媽對你的怨恨咒罵中長大。
童年怕媽媽想不開一死了之,
長大又怕被男人遺棄,不敢交男朋友。
你為什麼可以那麼殘忍?」
「對不起。我承認我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爸爸。」老爸站起來向她鞠了一個90度的躬:
「當年我受不了
你媽的囉唆和嚴密控管,
過去生活裡若有一點不按照她的意思,
她就發飆瘋狂。
我每天都很不快樂,
我每天都過得很緊張。
離婚是不可能,
我只好逃走。
我和幾個朋友就躲到深山開墾種植果樹過著簡單的生活,
收入有限也很寂寞。但是很自由。」
發現不適合時已生子
「那你當初為什麼要結婚生子?」
她繼續追問著。
「原來以為相愛結婚是很自然的事,到頭來發現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婚姻時,你們都已經生出來了。」
老爸深深的嘆息著。
下山時,她背著一大袋老爸親手栽種的水果,
就像背著一大袋老爸這15年的嘆息和自責。
她在老爸無辜的臉上看到了這15年自己被老媽不停咒罵的生活,
她竟然有點想原諒老爸當初的逃離。
女人要錢還是要尊嚴 |
這是一位讀者的困擾。她說,她的「前夫」在社會上頗有地位,大家都認為她嫁到了好丈夫。只可惜,他把出軌看成家常便飯,她不能忍受,最終離了婚。
離婚條件就是封口
「由於我不善理財,導致財產分配時,處於不利的地位。前夫對我說,如果我承諾永遠不把他的醜事說出去,他就會讓我過上永遠衣食無憂的日子。我很氣憤,也很迷惑,我該怎麼對付這樣的男人呢?要錢,還是要尊嚴?」她問。
雖然同意離婚,也知道跟這樣的男人不能廝守終身,而且離婚後恐怕還要靠他的錢過日子,但是她還是有一口怨氣在。
我給的回答是,既然已經稱他為前夫,那就表示,她已經必須要跳出妻子的角度思考:他的種種醜事,已經跟她無關。她實在不需要因為「想要宣揚他的醜事」而跟錢過不去。
就算是男人有錯,在離婚後拚命說他壞話,她也無法換得長久的快樂。反而,只是讓自己失去更多時間,和過去的不愉快掙扎,恐怕也會讓自己面目可憎,失去尋找幸福的機會。
如果只能二選一的話,在「大聲說他壞話」和「衣食無缺」之間,理智的選擇,當然是選擇錢。前者損人不利己,後者至少利己。
但是,如果她真的要尊嚴,恐怕不能把不會理財再當成自己的天性。因為,一個男人對前妻或前女友表示,如果她乖一點,就會讓她衣食無缺,持續性通常也不長。
就算他真的很慷慨,他將來也會有新人伴身旁,新人總會有意見:你幹嘛對前一任那麼好?是藕斷絲連,還是舊情難忘?
自立自強才有尊嚴
自古以來,有哪個女人是真的被前夫供養一生且衣食無缺的呢?
這不過是一時承諾,與其等著他餵妳魚吃,不如擁有自己的釣竿或魚網,
雖然不必拒絕他在金錢上的贈予,
可是,自己能掙錢到底才有真正的尊嚴吧。
說他壞話讓自己爽快,
不如自立自強讓自己過得愉快。
結婚50年以後的愛情 |
有一對夫婦結婚結了50年。兩人同齡,在同一所高中任教、結識、結婚、生子,也幾乎一起退休。就這樣,50年過去了。90多歲那一年,他們出了一本回憶錄,記錄人生點點滴滴。
現實生活磨傷愛情
看來是一部愛情史,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時代史。兩人琴瑟合鳴,又能白頭偕老,且還珍惜過去所有,令人稱羨。要找到一個願意共度人生的人,已不容易,能夠撐過半世紀婚姻,還要靠天意與運氣。
世上能有幾人,能夠擁有半世紀的幸福婚姻。當愛情進入婚姻,很多事情、許多感覺,都會因為習慣而變得無知無覺。
結婚,開始適應對方家庭,一定會有許多爭執。忍受固然是為了愛,但是也磨傷了我們對愛情的想像與浪漫情懷。
買了房子,每月都像在還債。
生了孩子,為了教養問題,哪一對夫妻從未吵嘴?
或許會碰上因為經濟上的困難。
雖然說大部份夫妻都願意休戚與共,
但是貧賤夫妻常常會互相怪罪,互看對方不順眼,
又是現實婚姻中最常發生的事。
出軌欲望時常考驗
然後,因為太熟悉了,知道他的每個笑話、每個反應,沒有了新鮮感。互潑冷水免不了。逐漸的,就懶得和對方談心。一般人平均能夠擁有30、40年婚姻生活,已經很難。又有多少年是愉快度過的呢?
還有感情出軌的考驗。緣分有時會捉弄人,往往是那些海誓山盟、說自己情有多堅貞的人,背棄了自己的諾言後,才發現人們的意志力有多麼的薄弱,而關不住的欲望有多麼像洪水猛獸。
別怪我詛咒。這些都是凡塵俗世常常發生的事。以上或者都可以寬容或克服。
最可怕的是:甚或有人,在對方離世的那一剎那,才發現這個跟自己活了半輩子的人,
只是一個陌生人,失去他,只像被剝離了一個習慣。
而他一輩子也沒了解過自己,也從沒願意傾聽自己說話,已經是一個早已不想抗辯的事實了。
不管婚姻幸不幸福,長不長久,
人生到了最後幾步,總會變得孤單,
如果相愛,
為什麼不珍惜可以一起攜手的時光?
愛情如紅酒,最重要的是,本身品質是不是最好,而不是年份問題。
品質好的酒,才能放得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