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自我經營」學理財
(網友kantie投稿/新竹市--七月徵文獲選文章)

 

講到投資,一般人會從公司營運好壞、產業前景,甚或全球景氣去評估。其實,投資人本體何嘗不是個標的物呢?想理財,除了可以投資別人,更可以投資自己哦!

 

如何投資外在標的,這在坊間相關書籍與報導如汗牛充棟,個人在此不再錦上添花。我想在此文裡把理財方向轉到如何自我經營。下面是一些看法供各位參考:

 

一、節省必要開支

 

"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gained." 省一分開銷,意同賺一分收入。節流與開源一樣,是理財的好幫手。經營之神王永慶在幾年前曾講過一段話,大意是台塑的利潤,不是賺來的,而是省下來的。鴻海郭台銘也有類似的經營理念(每年 cost down 30% 的成本…)。所以,想讓「自我」的盈餘增加,降低成本(即自我開銷)是很好用的方法。

 

以我個人為例,不斷吸收資訊是很重要的事,我每年得消耗的雜誌、書籍加起來超過200本,換算購書成本一年起碼4萬元,但我還是有辦法把這筆錢降到2千元以下。類似的做法多了,對薪水族而言,真的可以省下不少錢。

 

二、養成良好的記帳習慣

 

很多人習慣當「月光族」,剛領薪水的前二個禮拜吃用都好,再二個禮拜則是精簡再精簡,遇到要付保險或繳稅時,則要四處張羅或拿年終支應。這樣的日子久了,錢也存不起來。

 

我個人習慣是把每個月的各種支出分類並配予額度限制,像稅金或保險費這種年度支出則是除以12,按月提存,然後年終的部分就可完全儲蓄投資或供做旅遊等特定用途。

 

這樣每天可以用多少錢就很清楚。每個月結算一次,該類額度扣掉支出若有結餘,則下個月可多用;反之,則下個月得減少該類支出。總之,對自己身邊的數字愈清楚,亂花錢的機會就會降低。

 

三、量入為出

 

除非你有十足把握借來的錢可以生出高於借款的實質效益,否則,千萬不要輕易借貸!對我而言,現金卡或信用卡的利息是很可怕的一個成本,我不建議任何人去動用它。

 

為什麼?因為人心是脆弱的。一般人以為每個月多付幾百元利息是小事而輕忽它,一旦借貸過度陷入惡性循環時,屆時連薪水都不夠付利息。全台灣有很多卡奴可以證明這點。

 

四、不斷深耕本業專長

 

大部分的家長都會要自己的小孩好好唸書,不要為了賺一點小錢而擔誤功課,為什麼?因為靠腦力掙錢永遠比靠勞力掙錢容易多了。這並不意謂工作有貴賤之分,而是讀書比較有機會找到腦力工作而已。

 

例,同樣在廚房工作,洗菜、洗碗的月薪了不起二萬,但大廚卻有可能月入十萬。叫會做菜的把碗洗乾淨很容易,叫洗碗的把菜煮到讓客人稱讚卻有困難。差在哪裡?差在大廚腦裡所累積的刀工、技法、對食材、火候的掌握…。

 

只要不斷專精本業,行行出狀元。

 

以上是個人對自我經營的一些看法。能夠做好自我經營的人,我想,他在對外投資也會有比較穩健的發展








最好的理財就是要有「規劃」
(網友水瓶熊投稿/台北市--七月徵文獲選文章)

 

對於理財規劃來說,「記帳」是一個重要的開始。所謂記帳不只是把每天買什麼東西,花了多少錢紀錄下來。更重要的是透過記帳的方式將所有個人或是家庭會需要的資金流入流出都要詳細說明與分配。

 

先以資金流入來說。每個人每個月領取的薪資基本上應該都算是固定,如果是業務性質的人,也可以透過估算的平均收入來計算每個月可能的收入狀況。當月收入如果高於平均值時,可以暫時把多出來的收入存放起來,好待業績收入不佳時能夠稍為彌補,絕對不能收入高時花大錢,然後沒收入時就吃泡麵維生。計算個人或是家裡有多少的收入,是理財規劃一開始最基本紀錄的第一步。

 

除了固定收入之外,其他額外的獎金收入或是投資收入等,都不應該算入固定收入內,最好是另外獨立成一基金,以供不同用途使用(例如購物基金)。

 

接著算計支出部分。凡事家裡所有可能的固定支出,像是估算的飲食費用、學費、交通費、育樂費、水電費等。最好都能夠拿捏清楚,並且將這些估計費用記錄在每個月的預算支出當中,然後計算出扣除絕對必要開支之後,家裡還能有多少結餘。

 

剩下的結餘,如果夠多。可以拿其中一小部份來做定期定額的投資或是付保險費用。剩餘的結餘部分,則是尋求安定的收益商品存放著以備不時之需可用。

 

當然每個月的收支可能超出預算也有可能短缺,而這就要靠記帳來控制。如果月初吃的太好,在月底時自己就該知道不能花太多的費用在飲食上。最要不得的就是認為這個月的透支可以先預支下個月的預算來填補。有了這樣的想法,很容易就會產生過多的花費。

 

如果是看電影、買衣服或是買價格較昂貴的商品時,就應該以攤提的方式來選時機購買。假如買一次昂貴的衣服,認為這個費用攤提在三個月內的話還能夠承擔,那麼買了之後,就必須告訴自己在三個月內,不能再有其他相同的花費。

 

假使買的商品費用真的有點高,例如昂貴的手機或是電腦,則適合採用存購物基金的方式來用。例如預計半年後想換個新電腦,那麼在先前自己就該每個月預存特定金額費用,好讓好讓到時候有足夠的資金來買。

 

相較於分期付款,個人是比較建議以自己存基金的方式比較恰當。雖然金額分攤的方式差不多,但是在分期付款的利誘下,很容易讓人以為自己的花費可以承受,然後在沒有足夠的考慮之下就買下商品。而透過存基金來買東西的方式,除了存下來的資金可以賺取利息之外,在存錢的過程當中,仍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思考是否真的該花這些錢來買某樣商品。如果沒有特定想買的東西,每個家庭成員應該都有存個人購物基金的權利,好讓自己在想買某樣商品時能夠透過自己先前存下的基金,而不會影響當月份家庭的負擔。

 

做理財規劃,最怕的就是挖東牆補西牆,或是心存僥倖預借下期的收入放在當期用。因為這樣的方式到時候會發現自己永遠補不完這些漏洞。反倒是針對不同的資金需求,都應該準備不同的基金來應付。這就是個人認為相當重要的「量入為出」觀念。







觀念及早養成 循序漸進累積人生錢財
(網友峋心投稿/屏東縣--七月徵文獲選文章)

 

理財是一種觀念,致富是日積月累,錢雖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當我們想要有財富,首先要有理財的觀念及實踐的耐力,富有不是一天能成功的,就我們這些平凡人來說,凡事踏實些比較穩當。

 

平時對理財既沒經驗也沒概念,第一次踏入職場時,領到薪水時,一時高興,卻忘了理財的重要性,當個快樂的月光族。直到有一天要用錢時才發現沒錢而向人伸手借錢的痛苦。

 

重新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明白要把錢還清除了身兼二職外,別無他法。

在理財及債務整合下,養成每月儲蓄、理智貸款、按期還款,也從這裡明白凡事要詳加計劃。

 

努力打工把債務還清後,深深明白人生的根本是健康,所以我重新設定理財觀念,對於理財目標,有了以下的客觀條件。

 

(一)健康至上,健康才有本錢

 

一個人有再多的名、利,但是沒有健康的身體,不能說是理財的成功榜樣。

 

(二)節制物慾,每日記帳-低調與節儉

 

現在的卡奴很多,也透過媒體的宣傳及政府的幫助,使他們能有重新出發的機會,但是在大眾同情他們之餘,卻沒有人想到真正的弱勢團體才是最需要社會資源的幫助,而沒有責任感的卡奴一族在過度消費,享受的不是自己努力賺來的一切而負債累累後,卻要我們這些繳稅的好國民去幫忙善後,深感不公。

 

像我的薪水只有二萬元,薪水不高的情況下,我能做的就是克制購物慾,每日記帳,每月檢視收支狀況,只買該買的,想要的不買,理性運用薪資,分為儲蓄和理財之用。

 

(三)定期定額,基金理財輕鬆學

 

由於我的薪水2萬元,扣除必要生活開銷、娛樂支出後,能存的實在不多,所以一開始是採用定期定額投資的海外基金,每月三仟元強迫儲蓄,積少成多、以時間複利的效果去累積財富,由於不會挑基金,所以便以信譽佳為主;固定投資全球股票或是債券。

 

(四)致富不是去超越別人-耐心投資,累積錢脈

 

由於我們的義務教育中沒有談到理財等生活教育,所以平時要多加研究如何省錢,比如買保險,在繳保險費時,要問保險公司那種繳法可以省1%至3%的保費,普遍是採用金融轉帳,有保障又安全。(有時用信用卡扣繳,但是卡期到了,沒續卡,易導致保險失效。)

 

有需要用到錢時,若是有保單,可用保單質借的方式,利率低,非逼得不得己才用現金卡(但要仔細想清楚)。

 

辦信用卡可以考慮有回饋現金信用卡,把生活的開支如水電、電話費、加油等必要生活開支用信用卡刷,除了可延時間還有回饋現金,不無小補、

自己的工作能有收入,也要多多吸收資訊,才能加速累積財富。理財觀念的養成要早,才能循序漸進累積人生錢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hanks777lord 的頭像
    thanks777lord

    Be who I am and say what I feel.你對生活愈有興趣 你的世界就有愈多喜樂與成功

    thanks777lo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